时光荏苒,光阴似箭。软通动力发展至今已近二十年,其间技术不断迭代,行业几经变迁,软通动力从几十人起步,到今天员工7万余人,服务的客户数量从单一客户,到今天覆盖10余个重要行业超过1000家国内外客户。在这个过程中,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组织架构在不同阶段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但有一种信念从未改变,这是软通动力不断向上的源动力,也是软通动力的魂:让中国的信息技术服务业跻身世界前茅的初心。
软通动力的长期主义
亚马逊创始人兼CEO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在他最新出版的文集《发明与流连忘返》(Invent and Wander)中提出长期主义和短期主义的区别,是使命驱动还是利益驱动(Missionary vs. Mercenary)的区别。评价一个人和一家公司,就是要看他们到底是怀着传教士的使命感锲而不舍,还是像雇佣军那样以赚快钱为乐。同样,今年高瓴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在其推出的首部著作《价值》中,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长期主义:把时间和信念投入到能够长期产生价值的事上,尽力学习最有效率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标准,遵循第一性原理,永远探求真理。
这是两位在各自领域都取得巨大成功的行业领袖,对长期主义的理解近乎一致:“长期主义的胜利,不仅关乎结果,而是着眼于长远,全神贯注并全力以赴,为社会为他人创造最有益的价值”。
那什么是软通动力的“长期主义”?
“以客户为中心,把信息技术服务做到极致”就是我们的长期主义。极致服务的核心是以客户为中心,也就是站在客户的立场思考思维,尤其需要深入到客户的业务和组织中去,真正了解和感知客户的需求和痛点,用更合适的方案、更优质的服务满足这些需求。以客户为中心还要求我们有持续发展的观念,我们不仅仅要满足客户的当下需求,帮助其获得近期利益,而且要能基于客户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使命、愿景,与客户同舟共济,为客户赋能,使其在实现远景目标的道路上持续前行,不断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打造韧性服务体系迎变革
要确保长期主义的成功,就要有相应的公司战略保驾护航,就要在公司战略的指引下,围绕技术、组织、服务、文化、人才等要素打造一个能够适应快速变化和激烈竞争的强有力、勇于创新创造的韧性服务体系。对此,软通动力从来没有墨守成规,满于现状。
从外部环境看,我们处在所谓的“VUCA”时代——一个volatility(动荡性)、uncertainty(不确定性)、complexity(复杂性)、ambiguity(模糊性)的时代,危与机并存。一方面,全球陷入新冠肺炎危机难以自拔,不少行业受到强烈冲击,企业倒闭,失业增加,经济衰退;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发展强劲,经济转型、企业转型的需求强烈,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然而数字经济和数字产业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能否挺过新冠肺炎危机,能否跨越数字鸿沟决定了很多企业的存亡。这就是我们所面对的大环境,它决定了我们的服务体系一定要有韧性,向后可曲(传统经济,传统产业),向前可伸(数字经济,数字产业),能抗倒伏,能持续成长。
为此,软通动力从战略、业务、组织、技术、运营等各个维度不断去调整和改进。
在战略侧,公司制定了新的中长期发展目标;重新梳理了公司的定位、使命、愿景与核心价值观;明确了围绕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战略,并将其拆解为具体可执行的七大业务战略,我相信在这些战略的指引驱动下,公司会快步登上新的台阶。
在业务侧,公司强调聚焦核心业务,明确业务边界,形成差异化优势。在发展过程中,公司将业务整合为软件与数字技术服务和数字化运营服务两大核心业务板块,通过将优势资源聚焦形成合力,快速响应,确保为客户提供多元化、全栈化的服务,与客户建立深层次的战略伙伴关系,实现做大做强。
在组织侧,公司着力打破部门壁垒,强调组织协同。通过企业内部客户拉通,能力拉通,实现组织间的资源共享。同时,公司进一步强化区域和城市管理体系,提升集团区域销售、服务和管理能力,合力支撑业务板块效能提升。
在技术侧,公司重新梳理完善了技术研发体系,强调创新,建设生态,依托于数字新技术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平台及解决方案。
在运营侧,公司大力推动数字化建设,降本增效,全面提升客户与员工的体验,使软通动力的服务更快速,更灵活,更有延展性,更加个性化也更加人性化。
最后,我想借此机会分享软通动力新的公司愿景——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技术服务领导企业。在全球500强企业中,有多家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但没有一家是中国的;在数字经济100强中,有十几家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也没有一家是中国的。这是一种悲哀,但更是我们奋发进取的动力源泉。我坚信,在数字技术发展带来的巨大历史机遇面前,我们只要坚守初心,不断突破自我,就一定能够驶达胜利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