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通动力
  • 集团官网
    公司介绍、新闻动态、服务与行业等信息
  • 软通计算(同方计算机)
    信创产业IT基础设施整体方案及产品提供商
  • 智通国际
    深耕高性能PC市场十余年,引领行业创新的国货游戏本品牌——机械革命
  • 鸿湖万联
    专注智能物联网操作系统研发和产业化服务
  • 软通教育
    专注于ICT人才供给与培养
软通动力

软通动力刘天文:打造跨国公司新形态

2017.02.10

一直以来,中国企业国际化都是任何有雄心的企业都必须关注的话题。经历过前期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和价格优势走出去的中国企业,现在或许到了一个升级的临界点。他们可以依靠吸收整合全世界的技术研发资源,来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在海外市场和西方大型跨国公司竞争。

对于这一点,软通动力的创始人、CEO刘天文有独到的认识。他创办的公司,目前是国内领先的创新型技术服务商,也是国内最早开始国际化尝试的科技公司。现在他在国际化方面有了最新的动作和思考。

以下是他的署名文章。

201721017501429616316481.jpg

2016年岁末,我和几位企业家一起到日本商务出差,考察邻国的大型企业和科研机构在前沿领域的创新情况。与我们在美国硅谷遇到的情景不太一样,日本在这些方面的动作显得很安静,没有人想要轰轰烈烈地改变世界,而是埋着头,在自己所属领域不断耕耘深挖。

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有两处。在东京大学,关于机器人领域的研究,教授们带领着60多人的团队,已经做了40多年的研究,现在依然在细节上不断下功夫;在理光公司的研发中心,研发人员在已经是世界顶级的光学投影仪上,还在努力尝试用短焦距来达到更好的投影效果。

这种沉静且精益求精的做法,或许能反应出日本这个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在创新方面独特的理解和思路。对他们来说,创新的落脚点可能不是颠覆性的革命,而是匠人精神及对禅的运用。这看起来虽然和硅谷的风格相差较大,但也属于人类创新思维一部分,同样也能对包括软通动力在内的中国企业产生诸多启发。

应该说,作为较早一批开展国际化业务的中国公司,软通动力其实对日本市场并不陌生。创业初期,软通动力在全球主要市场就已经布局,在日本、韩国、北美等地方都设立了分公司。其中在日本的分公司,最大规模时人数达到了1000多人。后来随着业务升级调整,软通动力也改变了在日本市场的策略。目前,我们在日本仍有不少业务。

而现在,伴随着软通动力升级成为创新型技术服务商,以及逐步开启的全球化新战略,我们理应进一步整合日本企业和机构在创新方面的资源,让软通动力的国际化策略显得更加丰富和饱满。

具体而言,软通动力要用全新的战略思路,打造新形式下的跨国公司模式:吸收日本相关领域在持续细致开发方面的能力、整合欧美相关领域在前沿创新技术的资源,然后形成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优势。再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到发展中国家去开拓广阔的市场。

这就能让我们的国际化战略体系更加完整。对软通动力来说,一方面,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源泉,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不能闭门造车,需要不断整合先进国家的创新成果,并结合自身十多年的技术积累,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另一方面,这些新的技术和产品服务,除了运用在中国家乡市场外,也能造福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

当然,要实践这样走出去的道路,注定要面临更多挑战,付出的心血要更多。经过多年的发展,软通动力有能力、也有责任去整合全球先进国家市场的创新资源,再结合自己的经验优势,来推动发展中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建设。

软通动力过去几年在这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比如,软通动力是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MIT)、IBM、华为等企业和机构重要合作伙伴。

这个平台由一体化沙盘演示中心、数据分析中心、虚拟城市展示中心等软硬件设施组成,有效利用了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分析、图形图像等多种先进技术。最初,平台的雏形是MIT媒体实验室中的研发产品,软通动力通过挖掘,找到了适应中国本地的落地方法。经过双方一年的共同开发,最终形成整套服务方案,被国内多个地方城市采纳。通过这样的创新合作,软通动力逐步探索出一条海外经验用于本地实践的模式。

所有这些工作都是开始。我相信,有了这些基础积累,软通动力接下来会在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拿出更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提供更加完善的解决方案,从而为中国科技企业探索出一条新的跨国公司形态贡献自己的力量。(作者为软通动力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来源:新华社


新闻